查看原文
其他

基础教育数字化发展研究|贺永顺 王飞:“三个课堂”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的创新探索

编辑部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3-09-09

引用格式

贺永顺 王飞.“三个课堂”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的创新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5):112-120.DOI:10.3969/j.issn.1673-8454.2023.05.013

基础教育数字化发展研究

“三个课堂”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

教学质量的创新探索

贺永顺 王飞

摘 要: 乡村小规模学校开不齐、开不足、上不好国家规定课程问题是彭阳县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彭阳县基于“三个课堂”建设,创新应用模式,建设县级“三个课堂”管理中心和片区协同发展中心,建立统一班级、统一课表、统一时间、统一教学、统一活动工作机制,采取共享设施、共享教师、共享备课、共享课程、共享教研、共享培训、共享检测、共享评价工作措施,有效解决小规模学校发展难题,使农村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得以保障,促进乡村教育振兴,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小规模学校;“三个课堂”;应用模式;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1673-8454(2023)05-0112-09作者简介: 贺永顺,彭阳县教育体育工委书记、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本科(宁夏固原 756500);王飞,彭阳县教育体育局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宁夏固原 756500)

一、问题提出

 
  (一)彭阳县小规模学校现状  彭阳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山大沟深,人口居住分散。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移民搬迁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生不断向城市和乡镇所在地集中,乡村小学适龄儿童数量不断减少,村级小学规模持续萎缩。彭阳县2019—2021年教育事业统计年报显示,乡村学生人数减少,小规模学校、小规模班级问题凸显。如表1、表2、表3所示。

表1 彭阳县2019—2021年学校数量变化情况统计

表2 彭阳县2019—2021学年城乡学生人数统计

表3 彭阳县2019—2021学年小规模学校数、学生人数统计  2021年100人以下小学校数为83所,占全县小学总数的78.3%;200人以下学校125所,占全县学校总数的79.6%;200人以上学校学生数占全县学生总数的80.9%,小规模学校发展问题凸显。  (二)小规模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  1.小规模学校撤并与存留的困惑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村小和教学点。[1]小规模学校属于国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序列,撤并或存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事关教育公平、社会正义和教育扶智扶贫,小规模学校存续期间面临众多问题,但并不是“一撤了之”那样简单。  2.师资配置学科结构失衡  国家规定的课程要开齐开足开好就要有足够的教师配备,但由于编制原因,小规模学校教师配备普遍不足,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学科教师缺乏。  3.教师专业发展前景渺茫  小规模学校教师大多数都经历由学生多到学生少的变化过程,从心理上感受到由兴盛转向衰落的凄凉,书声琅琅的校园如今人影稀疏,原来承担一门或两门课程教学任务,现在要承担几门甚至是全部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普遍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不抱有希望。  4.小班化教学质量提升困难  只有几个学生的课堂难以组织,课堂气氛难以活跃,教研活动开展困难,教学质量无法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性格形成、习惯养成受到不良影响,综合素质评价更是难以开展,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很无奈。  5.小规模学校运行艰难  小规模学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办学成本高;学校校长选拔任用困难;学校虽然小但与大学校的运行机制和要求是一样的,任务繁杂,经费较少,学校管理难度大。  6.教育公平难,优质均衡更难  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村委会和乡镇政府不再承担本地教育的责任,学校缺乏合法渠道从村社中获得资源,进而隔断学校与农村社区的联系,学校成为乡村的“孤岛”。[2]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边缘化位置,学校教师在职培训、教研活动、评优评先、文体比赛等活动中常常被忽略。小规模学校自身“不重要”的思想使学校一直处于边缘化,学生、教师、学校获得发展的机会大大降低。  7.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难以保障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当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被长期放置在一个“孤岛”内生活,缺乏社会交往和与人交流,势必对其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孤僻、偏执、狭隘等情绪逐渐会成为人的性格缺陷,因此小规模学校学生、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8.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小规模学校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家庭经济环境不好,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托管教育是显著特点,具有普遍性,家校共建共育也是小规模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思路和方法

     (一)正确认识小规模学校存在的重要意义  一是小规模学校大多位于人口较少的偏远农村,为乡村儿童提供最便利的教育服务,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就近入学的机会,是农村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的保障。二是农村小规模学校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农村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三是保留并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是农村教育“底部攻坚”计划的核心环节,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3]四是小规模学校在学生的思想教育、情感培养、习惯养成、人格教育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学生在学校里,不只是知识有所增长,更重要的是获得心灵、人格、情感、意志的丰富和发展。因此,小规模学校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合理布局规划小规模学校发展  彭阳县按照“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的原则制定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和发展规划。一是统筹考虑人口分布、地理特征、交通状况、家校距离、寄宿需求等因素,结合城镇化进程、学龄人口流动和变化趋势,合理布局规划小规模学校。二是在村级小学设立普惠性公办幼儿园,有效解决农村适龄幼儿“入园难”问题,为村级小学储备生源。[4]三是按照“校园环境要美化、课堂教学小班化、教师队伍全科化、教育资源信息化”的“四化”要求,着力打造“小而美小而优”的美丽温馨校园,确保小规模学校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均衡配置。  (三)实施“三个课堂”激发小规模学校活力  “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并不能解决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根本问题,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更需要一种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就来源于“互联网+教育”。[5]宁夏教育云“三个课堂”联通区内学校、教师、班级、学生、家长,缩短学校之间的距离,缩小城乡之间差距,把线下无法办到的事搬到线上来,为小规模学校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彭阳县建设“三个课堂”,通过数字学校、虚拟班级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法,推进“保姆式”寄宿制学校发展,通过采用城乡集团化办学的方式,激发小规模办学活力。

  

三、创新探索

  
  一)建设彭阳县“三个课堂”管理中心  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学安排、课堂教学、教学研究、质量监测、评价反馈的闭环系统,支撑教学、教研、管理和科学决策,确保“三个课堂”教学质量。彭阳县“三个课堂”管理中心由督导、规划、教育、人事、教研、信息等相关股室人员组成。主要职责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全县教师信息库和教学质量信息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精准匹配“三个课堂”应用需求。二是管理“三个课堂”云平台。将“三个课堂”视频课程推优、资源审核、活动开展、低质或过期资源清理等情况,纳入应用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通报,确保“三个课堂”课程资源质量。[6]三是管理“三个课堂”协同中心。开展协同备课、协同上课、协同教研,一体化评价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主讲课堂与辅讲课堂。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至少与区内外1所名校建立协同发展关系,通过开展“三个课堂”引入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  (二)组建“三个课堂”协同中心  根据全县“三个课堂”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以城区学校为中心,分别组建学前、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四个阶段“三个课堂”协同中心。一是学前教育协同发展中心。以县幼儿园和县第三幼儿园(以下简称“县三幼”)为中心,建设全县学前教育“三个课堂”协同发展中心。由乡镇中心幼儿园提出课程需求,县幼儿园、县三幼根据需要制定两份学前教育全县统一课程表,两所城区幼儿园负责监督实施。二是小学教育协同发展中心。以城区小学为资源中心,建设五个片区协同中心。中心校承担行政管理职责,负责巡课和质量评价。中心校提出课程需求,城区小学负责协调片区教师资源,制定片区统一课表,相应责任区督学负责监督实施。三是初中教育协同发展中心。以城区初中为中心,建设两个片区协同中心。城区初中承担行政管理职责,协调片区内“三个课堂”排课、巡课和质量评价,相应学校责任督学负责监督实施。四是普通高中协同发展中心。彭阳县第一中学和彭阳县第三中学积极与区内外名校建立协同发展关系。五是职业高中协同发展中心。职业中学以宁夏职教云为依托,积极对接区内外名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拓展专业发展。  (三)组织实施“三个课堂”  实施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统筹协同备课、协同上课、协同活动、协同教研协调发展,赋能管理中心、优质学校、薄弱学校、教学点四级联动,实行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主讲与辅讲教师一体化评价,构建“三个课堂”应用模式(简称“341”应用模式)。[7]统筹全县名师资源,重点开设科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学科名师直播间,以录播或直播方式,向有需要的中小学校推送课程资源,向中小学生提供在线辅导。各中心学校可认定乡镇名校和乡镇名师,学校可认定校内名师,积极开展协同备课、协同上课、协同教研,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1.专递课堂的实施路径  一是专门开课。乡镇中心学校负责辖区内需要专门开课的教学点和所缺学科教师,利用国家教学点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保障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确需专门开课的向管理中心提出申请,由城区学校或名师负责专门开课或辅导。  二是同步上课。接收端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安排本校在线同步课堂,如缺少专业教师无法开课的,向城区学校申请,由专业教师互动开课,由协同中心根据主讲端和接收端实际选择在线连接方式。

  三是录播课堂。接收端学校向城区学校或管理中心申请,利用在线课堂设备或名师直播间专门为接收端学校定制微课资源或课堂实录,如图1所示。

图1 专递课堂组织结构  2.名师课堂的实施路径  一是名师研修。县级管理中心根据中小学名师资源,利用教育云网络教研软件系统,基于学科建设开展专题研修活动。学校利用校内名师资源开展本乡镇和学校网络教研活动。  二是名师网络课堂。县级管理中心根据全县学科建设、薄弱学科、薄弱学校发展需求,基于宁夏教育云开展名师示范课和名师讲座,专门针对某一学科、某一学校开展在线帮扶或入校指导,如图2所示。


图2 名师课堂组织结构  3.名校网络课堂的实施路径  一是名校课堂。城区中小学校是“三个课堂”协同发展中心名校,乡镇中心学校可认定本乡镇名校,在县级管理中心的统筹下,建设名校课程资源,专门为薄弱学校开课,建立学校发展共同体。  二是名师辅导课堂。县级管理中心利用数字学校开设全县名师辅导课堂,学校、乡镇可利用在线课堂设备,开设相应范围的名师辅导直播课堂,为全县中小学生提供课前、课后学习服务和在线答疑,如图3所示。

图3 名校网络课堂组织结构
  4.“三个课堂”课表管理  县级管理中心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调控区域内、学校间“三个课堂”工作进程,统筹主讲端与接收端的教学计划、授课时间、课表安排和教学进度,推动“三个课堂”有序开展。坚持按需应用原则,制定各学段协同中心课表,每学期开学前两周制定好统一课表,确保“三个课堂”融入学校常规教学。  (四)健全“三个课堂”管理机制  构建“341”应用模式。即协同备课、协同上课、协同教研协调发展,管理中心、优质学校、中心学校、薄弱学校四级联动,一体化评价主讲课堂与辅讲课堂、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8]建立“五个统一”的工作机制。即统一班级、统一课表、统一时间、统一教学、统一活动。采取八项工作措施。即共享设施、共享教师、 共享备课、共享课程、共享教研、共享培训、共享检测、共享评价。制定片区统一课表,融入学校常规课表,推动“三个课堂”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确保主讲端、接收端按需应用,如图4所示。

图4 彭阳县“三个课堂”应用系统架构
  (五)创新教研方式  一是在线网络巡课,指导教师及时审核、推优课程资源,加强“三个课堂”应用效果的动态监管。二是开展网络教研,每学科每月听课、评课不少于5次,每学科每学期组织教研活动不少于2次。三是开辟课程社区教研阵地,课程社区覆盖全学段全学科,教研员为课程社区负责人,吸纳全县相应学科教师参加,定期开展活动,加强薄弱学科建设。四是发挥名师工作室作用,积极申报开通名师工作室,做好线下名师直播间和线上名师工作室活动管理工作,利用名师工作室开展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辅导课堂。  (六)强化技术支撑  组建县级“三个课堂”应用指导团队,各协同中心建立片区技术服务团队,技术人员工作量由相关学校负责协调解决。技术团队负责“三个课堂”基础设施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保障“三个课堂”安全稳定运行,重点帮助教师解决在线授课、网络教研、操作实践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效果分析


  

  (一)课程开齐率明显提升  2018—2020年28个教学点和55所村级小学音乐、美术、体育、英语学科课程统计数据说明,“三个课堂”的实施普遍提升小规模学校的课程开齐率,有效解决小规模学校开不齐、开不足国家规定课程问题,保障小规模学校学生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如表4所示。表4 村级小学音乐、美术、体育、英语学科课程开设情况统计

  (二)教学方式明显转变

  抽取28个教学点和55所村级小学学生活跃度、宁夏教育云深度应用指数分析来看,通过教学助手等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取得明显成效。如表5所示。表5 彭阳县教学点和村级小学学生活跃率、教育云深度应用指数统计

  1.教育观念发生积极变化

  一是教育观念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师通过宁夏教育云与校外教师交流和学习,从学校的封闭空间解放出来。二是交流方式由自我走向合作。教师在本校和校际的交流互动明显增加。三是教师专业成长由被动走向主动。教师加入课程社区、名师工作室数据涨幅较大,教师要求专业成长的积极性有较大提升,有效缓解教学点教师专业发展的迷茫情绪。  2.教学方式发生变化  一是主动应用资源。2020年全县一至三年级语文、数学、音乐、美术、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使用率提升至54.7%,线上交流次数明显增多,教师利用资源趋向主动。二是普遍开展互动教学。互动授课、导学检测、练习批阅、课件制作、教研活动、线上课程、资源成果、话题讨论等智慧教学软件应用指数涨幅速度较快,其中集体备课、互动授课、教研活动三项指数变化最大,个别教师互动课次数一年累计达到203节。三是更加关注学生差异性。教学数据分析显示,教师能够利用班级通知、班级活动、习惯养成、师生互动、学生点评、班级圈等功能,关注到学生个性化学习。  (三)学习方式明显转变  1.归属感增强  一是线下推进“保姆式”寄宿制小学建设,让学生归属大集体。二是线上数字学校和虚拟班级让学生有网络学习伙伴。三是城乡共享优质资源,小规模学校归属教育大集体消除被边缘化的危险。2019—2020年,全县“三个课堂”开课比例为100%,开课数12431节,受益学生20240人次。小规模学校学生融入全县教育大集体。  2.学习环境明显变化  2020年彭阳县实现“三个课堂”全覆盖,中小学校实现互联互通,多媒体教学环境得以普及,小规模学校学生获得亲自操作设备的机会更多,信息素养能力提升更快,学生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  3.非正式学习机会增多  2019—2020年,乡村小学学生通过“三个课堂”获得城区学校教师辅导次数达到25470人次,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主动要求参加讨论和交流趋势明显。[9]小规模学校学生人数少,容易获得教师个别辅导的机会,更容易获得个性化学习的机会,能够通过网络寻找自己的学习伙伴,能够要求教师推荐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  (四)管理模式发生重要变化  1.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加快  彭阳县基于宁夏教育云采取线下资源整合、线上资源共享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小规模学校乘“互联网+教育”之东风,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再到“抱团发展”。通过宁夏教育云管理平台,全县中小学校互联互通,从管理方式上合零为整,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如表6所示。

表6 彭阳县“三个课堂”协同中心结对统计


  2.管理模式不断创新

  彭阳县自2018年就不断探索寄宿制小学的管理办法。例如,罗洼乡中心校通过建立生活导师、第二父母等办法取得良好效果,构建“保姆式”管理模式。目前,全县已经建成的12所寄宿制小学正常运行,资源利用、教学常规、学业评价等维度大数据监测评估机制初步建立。  3.办学活力得到激发  通过实施“三个课堂”,以校本资源库建设为抓手,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将全乡镇的教师统一起来,激发小规模学校活力。名校网络课程的实施,提升小规模学校学科教师教研水平,提升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取得良好效果。  4.教育均衡差距缩小  “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成为小规模学校教学新常态。王洼镇中心校以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为主题,探索在线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效果评价办法,已初步取得成效,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差距明显减小。  5.管理向治理转变  “三个课堂”的深度应用,为学校管理、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积累大数据,体现学校教育从理念到实践的进步趋势,促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为小规模学校课程开发、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创造客观条件,推动学校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以数据治理为特点的现代教育治理方式在以县为主的区域教育管理中得以体现。[10]  (五)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抽取2019年和2020年28个教学点和55所村级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合格率数据进行分析,实施“三个课堂”对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十分明显,教学点教学质量提升幅度大于村级小学,说明教学点内驱力一旦被激发,其发展动力是十分巨大的。如表7所示。

表7 28个教学点和55所村级小学文化课合格率统计

  综上所述,彭阳县依托“互联网+教育”,立足县域实际,破解小规模学校发展难题,制定《彭阳县“三个课堂”实施方案》,构建“341”应用模式,通过实施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组织开展协同备课、协同上课、协同活动、协同教研,一体化评价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该应用模式在实践中已取得显著成效,基本解决彭阳县小规模学校开不齐、开不足、上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难点问题,有效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我们将进一步监测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数据,精准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成果,持续优化应用模式,不断提升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保障每一个学生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三个课堂”建设,关乎教育均衡发展,关乎教育公平,关乎“五育并举”,“三个课堂”除了构建一个互联互通的课堂以外,在优化课后服务供给、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师生素质素养、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15-02-01)[2022-04-22]. http://www.gov.cn/zhengce/2015-02/01/content_2813034.htm.

  [2]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EB/OL].(2015-03-03)[2022-04-2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003/t20200316_431659.html.

  [3]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9-10.

  [4]武彩莲.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提升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1(4):10-11.

  [5]任小栋.浅谈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求知导刊,2019(37).

  [6]秦玉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困境与破解思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0(3):1-4.

  [7]陈俊,苏凯雄.“三个课堂”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B).

  [8]易洪湖.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探新[J].教学与管理,2019(33):53-56.

  [9]雷万鹏,张雪艳.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配置政策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6):8-12.

  [10]范先佐,郭清扬,赵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教学点的建设[J].教育研究,2011,32(9):34-40.




Innovative Exploration of “Three Classroom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Rural Small-scale Schools

Yongshun HE, Fei WANG

(Education and Sports Bureau of Pengyang County, Guyuan 756500, Ningxia)


Abstract: The prominent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Pengyang county is that rural small-scale schools are unable to take national-prescribed curriculum well.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Classrooms”, Pengyang innovated the application mode, built the county-level “Three Classrooms” management center and regional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center, established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unified classes, unified school timetable, unified time, unified teaching and unified activities, and took measures of sharing facilities, teacher resources, lesson prepar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research, training, testing and evaluation,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rural small-scale schools, to protect the educational right of rural disadvantaged groups and to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and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Keywords: Small-scale schools; Three classrooms; Application model; Teaching quality

编辑:王天鹏     校对:王晓明



往期目录|超链接版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4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3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2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1期





点击此处 在线投稿


期刊简介

《中国教育信息化》创刊于1995年8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期刊内容力求全面深入地记录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展、研究与应用成果和行业发展状况,开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和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服务于国家教育宏观决策;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及时追踪ICT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与教育的融合,深度挖掘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体制、机制创新,服务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实践。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龙源期刊网收录期刊


一年12期,每月20日出版

20元 / 期,邮发代号:82-761

编辑部邮箱:mis@moe.edu.cn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华远北街2号921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